今天上午,由天津海河传媒中心主办、都市频道承办的“2025 天津(国际)养老服务业重博会暨天津农商银行・2025京津冀都市重阳重博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N2馆盛大启幕。天津市民政局诚邀京津冀三地及全国 27 个省市的民政部门、老龄产业协会、优秀养老企业、科研机构代表齐聚一堂。活动现场,京津冀三地老龄产业协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顺利举行,标志着三地养老服务协同机制进一步深化,将在资源整合、服务标准统一、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合作。
京津冀协同发力 共推养老资源互通与成果落地 作为本次系列活动的开篇重头戏,30日上午举办的 “2025京津冀康养资源推介暨天津市养老服务专项成果发布活动”,聚焦京津冀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核心目标,通过政策解读、成果发布、案例分享等形式,搭建跨区域合作交流平台。 在京津冀养老协同专题发布环节,三地行业组织负责人分别亮出“特色答卷”:北京养老行业协会智慧养老分会会长祁俊雨推介京津冀智慧养老典型案例,据悉北京养老服务网累计访问量已突破 6400 万,整合 1500 家驿站、620 家机构资源实现 “一网通办”,智慧养老院 AI 应急系统对跌倒、火灾等风险识别率达 98%,夜间事故处置时间缩短至 5 分钟,压电传感床垫、巡检机器人等设备更是大幅提升服务效率与安全性;天津市养老服务促进会会长吕中芳发布京津冀十条精品康养旅居线路,线路以“文化为魂、共享为骨、康养为体”,覆盖北京中轴线探秘、天津租界风情、河北红色记忆等主题,融合“吃住行娱疗养学用”八大服务维度,同时联动内蒙古、广西等地拓展旅居场景;河北省养老服务业协会秘书长李少峰则聚焦 “京畿福地 老有颐养” 主题,推介 11 家河北优质康养点位,这些点位分布于怀来、北戴河、燕郊等核心区域,涵盖综合医养、旅居康养、田园养老等模式,部分机构还联动海南打造 “冬南夏北” 旅居服务,构建起多层次、全覆盖的养老服务网络。 此外,广西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蒋海东也受邀出席活动,推介广西自然疗愈与多元文化融合的康养旅居资源,为跨区域养老资源互补拓展新空间。
关注养老金融 构建养老财富智能化管理体系 活动现场,天津市养老服务与保障学会会长、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养老与健康保障研究所所长朱铭来教授,以养老金融为视角,发布《天津市养老产业整体发展趋势及典型案例分析》专题报告。报告指出,当前天津农村居民养老财富储备水平偏低,养老金需求与给付存在差距,且居民养老金融产品投资偏好集中于低风险、高流动性类型;对此,报告建议构建养老财富智能化管理体系,短期内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推广低门槛弹性金融产品,中长期依托京津冀协同优势,打造适配超大城市老龄化的养老金融示范模式,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理论支撑。 现场多家金融机构也设立了专属服务区。深耕养老金融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员,针对老年人关心的 “如何规划养老”“遗产传承怎么办”等个性化问题,通过手册发放、现场演示等方式开展科普。其中,天津农商银行作为拥有75年历史的“津门老字号”,也将曾经的“信用社”场景带到了现场,为老年群体提供了一个回味“金融记忆”的打卡点。现场,便民服务等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以养老金融温情守护银发群体幸福晚年。
聚焦认知障碍照护 科技与医疗共筑 “脑健康防线” 针对老年群体高度关注的认知障碍问题,活动特设 “认知障碍专题发布” 环节,邀请基金会、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及企业专家,从筛查、干预、照护等全链条分享创新方案。 天津市福老基金会理事长时宝光分享天津市社区认知障碍筛查结果,数据显示通过眼动和步态检测仪器,已检出天津老年人认知障碍发病率为 16.7%,该 “无创伤、低成本、可推广” 的筛查方式,有效解决主流检查不适配社区场景的难题,为认知障碍早期发现提供可行路径。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中科睿医董事长范向民博士则带来 “AI + 神经科学” 的前沿视角,介绍团队研发的认知功能定量评价系统、眼动检测分析系统等产品,已落地 400 余家医疗机构,通过多模态行为感知、数字孪生技术打造 “精准评价 - 自适应干预” 闭环,还联合建立中国人群神经功能数据库,推动脑健康筛查干预关口前移;此外,还有来自医院、养老机构、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从医学研究、服务创新、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参考方向。 此次重博会期间的养老服务系列活动,不仅是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一次成果展示,更是全国养老产业资源整合、模式创新的一次生动实践。未来,随着政策协同、科技赋能、资源互通的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将朝着更高质量、更具温度的方向发展,为广大老年人打造更加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 |